智利╱中國買家 主宰銅價生命線

2013062007:46
智利╱中國買家 主宰銅價生命線
【經濟日報╱編譯 余曉惠】

來到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街頭商店兜售著銅飾品,建築物閃爍著銅製品的光輝,隨口詢問計程車司機,都能掌握銅價動態,銅對智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銅占智利出口過半,貢獻15%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拜銅之賜,智利交出逼近6%年成長率的傲人表現,貧窮率大幅下滑,公共服務品質提升。雖然智利農業、旅遊和高科技業表現也不錯,但銅價的風吹草動,還是最能牽動智利人神經的話題。
 
智利報「La Tercera」估計,銅價年平均價格每下跌1美分,智利出口就會短少1.2億美元,政府歲入短收5,800萬美元。
 

銅礦日益老舊,是智利面臨的問題。智利為全球生產三分之一的銅,全球最大銅礦位於聖地牙哥北方1,300公里遠的埃斯科迪達(Escodida),而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在此有兩座大礦坑。埃斯科迪達1991年開始生產時,礦石銅含量平均1.4%,如今只稍微超過1%,2025年前預估會降到0.7%。銅礦老舊也使得耗用的燃料和開採的時間愈來愈可觀。
 
不過,
智利最大的威脅還是中國經濟降溫。中國是每年採購全球40%銅的大買主,鄉村人口移入都市後興建房屋等帶動銅的需求。
 

然而,隨著中國成長腳步趨緩,銅價也跟著直線滑落至18個月低點。
 
過去銅價下跌,往往導致智利披索貶值,近來兩者走勢卻逐漸脫鉤:今年年初到5月20日為止,銅價下挫10.6%,智利披索兌美元貶值1%。
 
披索5月20日為止連續十日走貶,創下2007年11月來最長頹勢,先是市場預期智利央行會降息,後是第1季成長4.1%,不如經濟專家所料。
 
美國銀行(BofA)拉丁美洲經濟學家布斯卡利亞認為,
外資大量流入智利,已經打破銅價與智利披索同步漲跌的傳統連結。
 
2013/05/29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