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式的刺激經濟方案 行不通

2012072909:54
 
口號式的刺激經濟方案 行不通
【經濟日報╱社論】
我國今年景氣低迷,上半年在鄰國和全球出口仍正成長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卻萎縮達4.7%,中央研究院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僅1.94%。因此馬總統在7月18日要求行政院提出「刺激經濟成長具體政策及願景」方案。次日陳冲院長也指示要在最短時間內提出讓民眾有感的作為,行政院景氣因應小組和相關部會也快速提出一些政策,然而,這些政策卻受到媒體質疑為口號。
 
行政院發言人乃於26日回應說,這些標題下很多細項工作正開始規劃推動,行政院不是經營娛樂事業(Show Business)不能為滿足一些人的快速要求,不負責任輕率提出一些沒有完成規劃的方案。這種回應卻恐怕很難掃除大部分人的疑慮,因為政府已經有太多沒規劃好就先喊出政策口號的前例,這次不能再用口號來刺激景氣。
 

遠的不說,最近的證所稅就是先喊出要做的口號卻沒有仔細規劃,結果內容變化多次,弄到天怒人怨。而這次景氣對策已提出的口號(或者發言人所說的標題),很多以前就喊過,有的成效不彰,有的虛晃一招,政府既然仍未重新做好規劃就急著再拿出來當標題或口號,當然會受人質疑。我們由下列幾個例子即可發現,政府應做更多檢討和規劃,才端出可行方案。
 
景氣因應小組提出的七大因應策略第四項是「拚出口」。經濟部拚出口的具體對策之一是「龍騰計畫」,其中再分金龍、擒龍、飛龍、E龍、遊龍、巨龍等六大專案,估計可創造21.2億美元的出口。這樣連成效都有詳細數字的政策應該是已有規劃而不是只有口號,但企業卻不易相信。原因之一是2008金融海嘯時政府也有一個促進出口的「新鄭和計畫」,其下並分三保、逐陸、鯨貿等五大專案,名稱很多,但我國出口還是比外國萎縮更多。而且
若政府機關這樣喊一喊就可增加那麼多出口,那民間出口廠商豈非效率不彰。這些政策若那麼有效,平時卻不做,主管人員也該檢討。
 
另一個拚出口的政策是擴大出口退稅。這對少數廠商也會有幫助,但退稅金額估計每年4.35億元,只占總出口的2萬分之1,所以整體的效果即使有也很少。而政府在金融風暴時已拿它當重要對策,這次又拿來做主要政策,恐怕也有點誇大。
 
促投資,也列為首要對策,但同時通過的證所稅卻對新投資很不公平。次級市場中有很多屬於既有股票的投機買賣,要賣出10億元才要核實課稅,而多屬新興產業的興櫃市場賣出10萬股,真正新投資新產業的新上市上櫃更只要賣出1萬股,就要核實課稅,即使每股百元計算,只要賣出1,000萬或100萬元就要核實課稅。證所稅顯然偏好投機或股價指數,而相對壓抑新產業和新投資。這就使「促投資」看起來像講假的。
 
促投資另一項重大政策是要對美日招商,馬總統在26日的會議中也數次提到「吸引台商回台和外商來台投資」。然而,金融風暴後政府官員競相出國招商,他們也常用某家外商要來台投資以證明政績。但
去年僑外來台投資金額卻仍不到2007年的三分之一,只約全國投資金額的6%,政府再把重點放在對外招商而忽視國內投資者,似非恰當。
 
政府也說要做重大指標公共建設。但被提到的航空城、華光特區都是多年老案子。活化國有地、政府與民間合作(PPPs)、民間主導公共建設(PFI)、善用民間10兆資金,以及出售容積率等籌資方法也都是談了很久,實際上有困難或不可行,時效上也來不及的辦法。政府老講這些,當然會被當成又在喊口號。
 
【2012/07/29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