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懸崖」邊緣的美國

2012072914:29
 
「財政懸崖」邊緣的美國
《環球》雜誌記者╱樊宇(發自華盛頓)
在歐洲債務危機牽動全球市場神經的時候,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也難有隔岸觀火的輕鬆,將於年底來臨的「財政懸崖」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正和大選一起進入倒計時。
 

所謂「財政懸崖」,主要形容2013年1月1日這一財政「節點」:屆時,小布希政府推行的減稅政策將到期,國會自動減赤機制也將觸發。但這種硬性減赤的做法,卻可能讓美國經濟再次陷入深度衰退。
 
美聯儲很擔憂
去年夏天沸沸揚揚的債務上限談判雖然有驚無險地避免了債務違約,但美國還是付出了失去最高等級的AAA主權信用評級的代價,而且最終的決定只是暫時把赤字攀升的問題延遲到大選之後。
 

根據民主、共和兩黨經過政治廝殺後勉強達成的協議,美國聯邦政府的舉債上限被上調2.1萬億美元,預計能夠支撐聯邦政府運營至11月份大選結束。由於去年兩黨減赤「超級委員會」未能就今後十年的減赤方案達成一致,自動減赤機制將于2013年1月啟動,計劃10年內削減國防等安全開支和國內其他項目開支共約1.2萬億美元。
 
一方面是稅收優惠政策到期,一方面是政府開支削減。這一增一減,理論上說有助於美國降低財政赤字。但問題是,如果稅收優惠政策按期結束,美國人的個人所得稅就將普遍上漲,約1.6億工薪階層的薪資稅稅率將上升兩個百分點,數百萬長期失業者將失去救濟金。不少人擔心,這樣的財政緊縮政策很可能扼殺經濟復甦勢頭。
 

美國國會預算局發布的報告表明,「財政懸崖」對經濟的殺傷力不小。報告預測,減稅政策到期加上開支削減計劃啟動,2012財年到2013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將減少607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4%。但受上述政策影響,2013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將萎縮1.3%,即重陷衰退。2013年全年,美國經濟增速將僅為0.5%。而如果避開財政緊縮措施,2013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有望達到4.4%。
 
最先使用「財政懸崖」一詞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多次對美國的財政狀況發出警告。他認為,一旦危險局面出現,美聯儲無力用政策抵消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兩黨各有謀算
雖然民主、共和兩黨都認為「財政懸崖」的後果難以接受,但在如何拆除這一「定時炸彈」上分歧明顯,「大選年」的特殊政治生態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民主黨人主張「增稅」,即向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富人階層增稅,反對在不增稅的情況下一味通過削減開支來降低政府赤字。
 
共和黨人則主張「節流」,即反對任何增稅措施,要求將削減開支進行到底;此外,政府應減少食品券和其他福利開支,盡可能確保軍費開支不大幅降低。
 

至於債務上限問題,除了再次調升債務「天花板」外,似乎沒有其他選擇。但共和黨人、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已經表明了態度:政府削減開支的幅度,應超過債務上限調高的幅度,即節流應超過開源。
 
不少人分析,共和黨人很可能將債務上限和其他問題捆綁在一起作為籌碼,以達到其他的政策目的。這樣一來,債務問題的解決將更加複雜。
 

美國大選結束已是11月份,距離年底不到兩個月時間。伴隨總統選舉的,還有國會的改選。從國會改選後到2013年1月份新一屆國會上任前的這段時期被稱為「跛腳鴨」國會,向來成果寥寥。如果國會不早點行動,到時懸崖勒馬恐為時已晚。
 
不少人預計,因為涉及稅收等敏感話題,國會兩黨要在「財政懸崖」問題上展開實質意義的討論恐怕要到大選之後,但隨著媒體的熱炒,兩黨之間的「口水仗」已然展開。
 
博納近來頻頻在媒體露面,抨擊奧巴馬在債務問題上的無為,並諷刺說在國家需要應對重大挑戰時,總統卻進入了「競選模式」,對問題避重就輕。博納表示,債務問題不解決,美國經濟將繼續受損,還有主權信用評級再次被下調之虞。
 
而參議院民主黨三號人物查爾斯‧舒默說,民主黨人的底線是,避免自動減赤機制啟動至少要有一套平衡的方案。
 
美國前財長羅伯特‧魯賓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指出,一場有關財政的大規模談判將在大選後展開。幸運的是,「財政懸崖」的巨大壓力,將再次促使為兩黨達成具有突破性的妥協提供難得的機會。但如果失敗,勢必沉重打擊公眾對未來經濟政策的信心。
 
艱難的取舍
表面看,華盛頓的債務問題不如歐債危機那般急迫。相反,受益於歐債危機,大量從歐洲出逃的資金,最終湧入了美國國債這一「避風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接連走低。
同樣是債臺高築,但與深處歐債危機風暴眼的希臘等國相比,美國不存在融資成本飆升的問題。
 
但這並不代表市場將永遠給美國投下信任票,去年美國失去AAA級主權信用就是一個警鐘。
 
截至2011財年,美國財政赤字已連續三個財年突破萬億美元大關。根據國會預算局的預測,在今年9月底結束的2012財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再次超過1萬億美元沒有任何懸念。
目前,美國國債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接近100%,超過大多數歐洲國家。
 
魯賓認為,美國不可持續的財政前景,將造成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由此影響商業信心;同時,
高赤字將在未來某個不確定的時間造成「高通脹、高利率和低信心」並存的惡劣宏觀經濟局面,美國經濟有陷入長期低增長或負增長的風險,不排除再次發生嚴重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在魯賓看來,目前美國「財政懸崖」的結局,不外乎三種:第一,國會任由減支和增稅措施啟動,考慮到巨大的經濟成本,這種可能性很小;
 

第二,國會繼續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將現有政策延期,並推遲啟動減赤計劃,這是很多人預想的結果;
 

第三,國會兩黨正視財政問題的復雜性,跨越黨派之爭,就更加合理的財政政策達成妥協,這是他本人更加期待的結局。
 

而不論大選結局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決策者們將面臨艱難的政策取捨:一方面,如果繼續延期現有減稅政策,美國的財政收入將遠不及開支,這樣的財政不可持續;另一方面,如果近期執行削減開支和增稅政策,本就脆弱的經濟復甦將受到拖累。
 
破解財政難題需要中長期政策相結合,正日益成為美國各界共識。
以魯賓為代表的經濟界人士指出,鑒於美國目前經濟復甦勢頭相對脆弱,財政政策不宜立即從緊,需待經濟復甦進一步穩固。但政策措施可以盡早地從時間和內容上加以明確,美國需要一份逐步降低債務佔GDP比重的時間表。
 
來源:2012年7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4期
 
新華網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