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施政不能傷害和企業間互信

2012072401:13
 
政府施政不能傷害和企業間互信
【經濟日報╱社論】
本周三證所稅案將在立法院闖關,企業界要求撤案的聲浪不絕於耳,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抨擊政府此時復徵證所稅時機不好,方法也不好。另方面,勞委會宣布8月2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並朝「時薪大漲、月薪微調」方向規劃,更引起工商界強力反彈。這兩件事情若處理不好,政府和企業間已十分脆弱的互信將再受衝擊,拚經濟也將流於空談。
 
政府推動經濟政策,首要目標須促進經濟成長,並讓經濟利益可為全民所共享。近年政府經濟政策忽視分配面,以致造成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所以,馬總統連任後,有意矯正過去缺失,從復徵證所稅、調高基本工資等著手,希望改善所得分配,促進社會和諧。此一政策的出發點毋庸置疑,企業界也應可理解,但關鍵在於張忠謀所點出的「時機」考量。
 
前副總統蕭萬長在上月25日本報系舉辦的「關鍵兩年─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演講時即直言,台灣正面臨最持久的經濟強浪衝擊,但政府危機意識不足,延誤決策及因應。蕭萬長毫不掩飾對台灣經濟的憂心,獲得企業界廣大迴響。最近國內經濟警訊頻傳,出口連續4個月下跌,民間投資愈來愈差,中研院調降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1.94%,在在反映當前台灣經濟正面臨極為嚴峻的情勢。
 
財政部4月時強推復徵證所稅,顯然對經濟情勢的可能變化嚴重誤判,出現超乎預期的強大阻力自非意外,馬政府也為此付出龐大政治代價,不僅財政部長易人,而且還賠上人民對執政者改革能力的信賴;尤其,證所稅版本不得不向經濟及政治現實妥協,一改再改,早已悖離當初課徵資本利得稅的立意與精神。從稅制改革及經濟得失衡量,此時證所稅案緩議或撤案,視適當時機再重起爐灶,應是可被接受的方案。
 
然而,問題在於仍有不少聲音認為證所稅有彰顯租稅公平的象徵意義,而且民進黨也未反對復徵證所稅,因此,馬政府若撤案,則連維護公平正義的形象都會破產。更何況,林益世涉貪引發的政治波瀾,已危及馬總統領導威信,如果證所稅案又被迫撤案或無法通過,很可能讓馬政府提前跛腳。所以,從政治層面來看,復徵證所稅已是騎虎難下,勢在必行。
 
我們必須提醒執政者,
政府施政必須以多數民意為依歸,復徵證所稅時機不對,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政府目標若要先行確立證所稅制度,但又不造成經濟衝擊,就要展現政治智慧,讓證所稅在立法院臨時會有充分討論空間,產生可被接受的最大共識。政府也要拿出可以說服企業的有力行動,來化解可能疑慮。若一味以政治考量強行過關,最後可能得不償失。
 
再談基本工資問題。國內經濟情況好,企業賺錢,政府為弱勢勞工調高基本工資,乃理所當然。但是,調整基本工資須有客觀標準,去年國內經濟狀況不差,勞委會決定從今年起將基本工資月薪從17,880元調升為18,780元,時薪從98元調升為103元,企業界亦普遍表示支持。今年經濟警訊頻傳,企業獲利大減,但勞委會未經溝通即規劃調漲基本工資,時薪從目前103元調高到115元以上,調幅約11.6%。這樣過於本位的做法,不僅讓企業界感到不安,而且可能導致部分企業因負擔增加而縮減僱用人數,反而影響勞工尤其時薪者的工作權。
 

在基本工資調整長期落後於經濟成長率的情況下,循序漸進調漲基本工資是正確且必要方向,但關鍵在須充分考量勞資的共同利益,並須和企業界充分溝通,建立共識。反其道而行,只會傷害勞資和諧關係,並拉遠政府和企業的互信,對拚經濟毫無助益。
 
【2012/07/23 經濟日報】
 
小江感想:

為過而過,政治大過;
將錯就錯,股市重挫;
該做不做,換人來做。
(PS:真是笨到了極點的台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