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會只和日本握手

2014090318:13
印度不會只和日本握手
編輯:蔣麗麗

30日晚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迎接到訪的印度總理莫迪(網頁截圖)
 
對於印日兩國政府首腦的一系列「握手」姿態,一些傳媒、分析家(尤其日方的)紛紛作出「日印結盟」,甚至「日印聯手對抗中國」等解讀。
 
從日本方面而言,出現這樣的考量並非不可能:政治上,日本一直致力於做「正常國家」和「有聲色大國」,渴望在周邊以外擴展國際影響,希望和中國就「亞洲第一」位置展開競爭,甚至不諱言「圍堵中國」的意向。突破武器「零出口」和實現向海外派兵「常態化」,更是安倍內閣所夢寐以求的,而印度這個合作對象幾乎能滿足日本上述所有願望;經濟上,印度人口多達12億,是公認世界上最有潛力市場之一,而日本要實現經濟全面復甦,恢復出口活力和海外投資效率是關鍵之關鍵;此外,日本大型項目覬覦印度市場已久,而新上任的莫迪總理又一直主張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早在2013年5月,日本就和前任辛格政府簽署進行高鐵聯合可行性研究的諒解備忘錄,並於今年7月遞交了研究報告,如今在基礎設施領域更具雄心壯志的莫迪政府上臺,日本自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然而印度的想法卻未必那麼簡單。
 
在政治、軍事領域,印度自獨立以來一直自視甚高,借助得天獨厚的政治條件,週旋於美、蘇、英、法等國之間,其陸海空三軍的裝備是不折不扣的「萬國牌」,也和美、俄等絕大多數強國建立了不同程度的政治、軍事合作關係。儘管如此,作為不結盟運動曾經的盟主,
印度一貫以「大國」或至少「未來大國」自居,將自己視為一流國家,將印度洋視作「印度的洋」,在購買軍火時固然動輒貨比三家、出爾反爾並借一頭壓一頭,在政治、軍事合作方面同樣左右逢源,兩頭下注,從不把寶押死,更不屑充當任何一個大國的「小夥伴」,哪怕昔日之蘇聯,今日之美國。「開工金、下馬銀」,殷勤備至,也不能改變印度的習慣性做法和套路,何況在各方面都仍是美國「小兄弟」的日本?
 
經濟和基礎設施方面同樣如此。
 
經濟上,印度需要日本的投資、技術,也想打開日本市場,基礎設施方面,印度同樣有求於日本,因此「握手」與合作必不可少。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和政治一樣,印度在經濟上也自視甚高,既不服氣中國在亞洲的大國地位,也對日本、甚至美國的金融霸權不以為然,並不希望在日本一棵樹上吊死,況且日本的投資、技術尤其市場,也未必能滿足印度的胃口,
僅就基礎設施而言,印度統計和計劃實行部(MOSPI)的資料顯示,截止2017年3月,印度至少需要1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光靠日本是遠遠不夠的。
 
並且,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日本在對印度援助、貸款和合作中附加了諸多條件,如對印度投資環境不滿,希望拆除印度國內的投資、貿易壁壘,自己卻不願對等拆除等,在高鐵合作方面,日本提出30%材料要從日本進口,其餘也要優先考慮日本來源,這意味著日本企業將長期壟斷印度高鐵的設備供應和售後服務,對此印方也顯得並不那麼心甘情願。
 
正如此前軍火交易方面,印度總是不停和各國賣家握手、簽意向,卻總是頻頻更改主意一樣,如今在和日本握手的同時,印度政府也同時不拒絕「八方來手」:高鐵合作方面,和日本同時進行受託項目可行性研究,還有法國國鐵公司;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方面,印度在8月27日同一天,一方面和受日美控制、負責人例由日本人擔任的亞洲開發銀行總裁中尾武彥「握手」,接受其「未來3年內向印度提供70-90億美元基礎設施貸款」的厚禮,另一方面宣佈「極可能考慮參加」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
 
政治上也是同樣——剛從日本回國的莫迪不久就將在新德里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後他還將在9月底赴美國,會晤奧巴馬總統,可想而知,這隨後的兩次「握手」,對日本而言一樣非常重要,也少不了共同聲明、夥伴定位與合作意向。
 

對於印度而言,或許每一次握手都是認真的,這意味著更多的市場、貸款和合作協議,但想讓印度隨著日本樂曲起舞,卻只能是日本的一廂情願。(陶短房)
 
2014-09-02 來源:國際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