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十年改革 匯債脫胎換骨

2013092118:02
烏拉圭/十年改革 匯債脫胎換骨
【經濟日報╱記者葉家瑋整理】


哈森泰博投資觀點:

烏拉圭是個經濟規模較小的國家,在一般投資人投資組合中的占比可能不是很高,然而2012年該國人均GDP高達14,614美元,比阿根廷、墨西哥,甚至是巴西還高出許多,且自從2002年金融危機之後,烏拉圭就沒有歷經過經濟衰退,即便是2009年都有2.4%的經濟成長率,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團隊開始注意到這個拉美小國。
 
21世紀初時,烏拉圭因為政治及社會環境安定而有「拉美瑞士」的美稱,吸引許多拉美國家資金流向烏拉圭,當時該國金融市場上有逾四成的外幣存款來自於阿根廷,但在2002年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時,阿根廷人大量提回存在烏拉圭的外匯,為了防止銀行擠兌狂潮造成金融體系崩潰,烏拉圭政府無預警宣布全國銀行停業,該國貨幣也自一美元兌14元披索貶至27元披索,貶值幅度逾八成。
 
金融危機之後,烏拉圭負債占GDP比重倍增至107%、貧困人口占總人口近四成的比重,失業率也飆升至20%,所幸當地政府與國會迅速通過穩定銀行體系法案來阻止外匯儲備繼續流失,央行也大量釋出外匯存底以捍衛幣值,並將匯率制度改為浮動匯率。
 

歷經十年變革,烏拉圭已展現全新的風貌。雖然農牧產品仍是烏拉圭主要出口品,但因為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該國已走向更高附加價值的農產事業,由傳統的牛隻轉為如黃豆、乳豆和小麥等新農事業,並分散出口至全球,降低對阿根廷及巴西等拉美國家的貿易依存度;除了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之外,在多次金融危機的教訓之下,烏拉圭也持續增強對外防禦的能力,朝降低美元依賴度方向努力,政府外幣計價債務比重已由2007年的74%降至2012年的45%,外匯存底則自2008年底倍增至2012年底的136億美元,國際信評機構惠譽更預期2013年可望成為對外淨債權國。
 
根據烏拉圭政府統計,2012年外人直接投資金額達27.75億美元,占GDP比重約5.4%,使烏拉圭繼智利及秘魯後,成為拉丁美洲國家中第三大受到外人歡迎的直接投資國。
 
自2012年開始,三大國際信評機構相繼調升烏拉圭的主權債評等,由標準普爾看好該國良好的經濟成長前景、持續改善的外債及財政環境、及改善經濟結構多元化為由,率先將該國債信評等自投機等級調升至BBB-,惠譽更在今年3月進一步將長期本國貨幣發行人債信評等調升一級至BBB級,為兩年內第二次調升,也帶動2012年烏拉圭公債指數大幅上漲15%,若完全依循指數配置,可能難以參與這樣的漲升行情,因為不論在新興債市或全球債市等指數中,烏拉圭的配置比重均不高,惟有實際探查基本面、進行主動式操作後,才能了解投資潛力,我們決定給予加碼的配置。
 

國際貨幣基金預估2015年後烏拉圭負債占GDP比重可望降低到五成以下。雖然在資金撤出新興市場的擔憂下,烏拉圭披索已跌至接近金融海嘯時的水準,但觀察經濟成長率並不遜於2009年,目前低匯價並不符合經濟成長前景,烏拉圭披索有超跌的現象,我們看好烏拉圭披索長線升值潛力,布局也以烏拉圭原幣公債為主軸。
 
(作者是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暨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經理人)(系列完)
 
2013/09/18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