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底特律破產看美國復甦困境

2013072408:52
從底特律破產看美國復甦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最大的工業城底特律負債185億美元,上周五突然向法院聲請破產,適值美國經濟指標陸續回春,聯準會規劃逐步退出刺激經濟的量化寬鬆政策(QE)之際,底特律事件讓人疑惑究竟美國經濟是否真的正在脫離谷底,反轉向上。
 

自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房地產重挫,金融體系受到重創,一蹶不振,經濟衰退,各地方收入銳減,不少地方政府都陷入財政困境。底特律去年財政赤字高達3.2億美元,早在去年3月穆迪信評就將該市發行的債券降為垃圾債券等級,使得底特律舉債能力受限,撐到如今,終告破產。事實上,坐落在底特律的美國三大汽車廠中,通用與克萊斯勒都曾先後宣告破產重整,嗣後雖又恢復生產,工人人數最旺時有30萬人,2011年降至2.7萬人;人口流失嚴重,1950年代總人口有185萬人,目前僅剩下70萬人;屋價折半,而空屋率高,至少有7.8萬棟建築空置;中等家庭平均收入為美國其他地區之半。
 
底特律宣告破產,是否還會有更多在困境中的美國都市跟進?它代表的是美國的工業生產發生問題了嗎?美國經濟未來的復甦之路是否會因此而更為艱辛?
 
年初至今,美國的多項經濟指標好轉,近日,製造業生產擴張,出口持續增加,經濟成長有望提升。不過,自從聯準會主席柏南克5月22日在美國會中表示Fed量化寬鬆政策將退場之後,全球股市與債市也都隨Fed的訊息起伏不定,美國國債的殖利率立即攀升,美債賣壓出籠。上周柏南克在美國會的聽證會中,表示要到2015年QE才可能會逐步退出,國債殖利率雖稍有回跌。但是有人指出
Fed本身持有3.2兆美元的債券,因這波利率上升的潛在損失已超過2,000億美元,持有眾多美債的各國央行與各大金融機構、投資機構若未在近期調整其美債部位,將來的虧損將更為巨大。
 
對Fed來說,QE購買房貸證券化債券(MBS)主要目的是活絡銀行的房貸,以支撐在海嘯中崩盤的房地產市場,其成效已經彰顯;至於購買國債,則是在進場護盤,拉抬債券價格,以避免信評降級之後,賣壓湧現,造成美債市場潰散。當QE收傘說一出,市場反應激烈,Fed官員雖一再滅火,國際金融市場中的調節性賣壓已經難以阻止,縱使Fed恢復QE購債,可能仍然事倍功半。同時,MBS利率變化牽動房貸利率上揚,新屋開工率大減,而物價因素一直是影響利率變動的隱憂。加上美國聯邦政府今年的債務接近18兆美元,新債需求減少,舊債賣壓增加,若Fed被迫進場吃貨,目前抱在手中的債券已達其總資產92%,還能再買多少?屆時退場善後自然更為不易。
 
有學者指出,美國經濟的回穩完全是靠Fed的貨幣政策撐住的,基礎並不紮實,Fed一旦鬆手,諸般問題自然浮出,其原因來自於Fed製造的貨幣幻覺。
貨幣幻覺是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提出來的,指的是通貨膨脹期間貨幣所得增加,實質所得未變,人們誤以為所得提高,因而增加消費。美國QE所產生的效果是在經濟萎縮衰退期間,釋出貨幣,試圖造成股市與不動產市場的泡沫,經由財富效果,刺激消費。這時,一般中低階層的所得未增,對失業率的影響較弱,而是在高所得群中製造貨幣幻覺,增加有效需求。最終美國可能要在資產泡沫破滅中結束這場QE盛事,其效應必須要從這個實際社會試驗的結果來檢視。
 
總而言之,美國經濟才剛剛移出加護病房,還在受Fed密切照應之中,底特律只是其問題之一,而「QE退場說」所帶來的變化,讓問題變得更複雜難解,並非Fed事前所能逆料,結果不但徒增美國經濟問題處理的困難度,更替世界經濟帶來更大的變數。
 
【2013/07/23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