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已好轉?

2012022101:22
 
美國經濟已好轉?
【于國欽】
近期,許多人看到美國失業率降至8.3%,創下近三年新低,因而認為美國景氣已好轉,不少預測機構更連連上修美國經濟成長率。
 
情況真的如此美妙嗎?恐怕還有待商榷,因為研判一國就業市場不能只看失業人數、失業率,還得觀察勞動力、非勞動力、勞動參與率及長期失業的走勢才行。
 

依據美國官方資料可以發現,美國1月失業率雖持續降低,但勞動參與率也同步降至63.7%,不但低於金融海嘯前66%以上,也創下1982年以來新低。不要小看2個百分點的降幅,美國勞動參與率是指16歲以上人口裡有工作意願者的比率,掉2個百分點代表近500萬人自勞動市場退離。
 
這500萬人退出勞動市場後,雖然沒工作,但依勞動統計定義,他們是「非勞動力」而非「失業者」。這些年美國勞動參與率下滑意味著有大批美國人退離職場,成為連工作都不找的「非勞動力」,就業情勢嚴峻,但也正因為失業者變成了非勞動力,失業人數因此大幅減少,遂讓人們誤以為就業情勢已經好轉。
 
用最簡單的方法來還原真相,如果維持美國金融海嘯前的勞動參與率,讓這500萬人重返勞動市場,美國今天的情況會如何?估計這些人多數會成為失業者,即使打個6折,美國失業人數也將因此多出300萬人,如此一來美國1月份失業人數將升至1,575萬人,失業率也將同步升至10.2%。
 
瞭解了美國勞動市場的全貌,我們即可明白何以日前Fed主席柏南克在國會作證時會說:「我們距離就業市場正常的運作仍有很長的路要走,…,8.3%的失業率並未反映出美國就業市場的疲弱程度。」
 
觀察近三年元月美國失業率,依序是9.7%、9.1%、8.3%,失業情勢已似改善,但看看勞參率的下降,再看看就業人數尚未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這告訴我們,美國經濟並不如想像中的樂觀。
 
2012-02-14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