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助長熱錢 OMT比QE3還可怕

2012092107:56
《名家觀點》助長熱錢 OMT比QE3還可怕
(來源:聯合報系/udndata.com)
【李賢源】
今年9月是金融市場多事之秋。6日、12日歐洲央行(ECB)與美國聯準會(Fed),先後拋出貨幣寬鬆政策,前者祭出「完全的貨幣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OMT)」、後者推出第3次量化寬鬆政策(QE3)。一時之間通貨膨脹的預期升高,造成實質資產狂飆,特別是股市、商品市場、石油等;尤有甚之,熱錢湧向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造成亞幣急遽升值。

 
ECB的OMT政策只是防範歐元不崩解,尚未實際釋出強力貨幣。因此,最近歐元兌美元升值,是反映歐元崩解的危機暫時解除,並不是指歐洲的經濟成長。其實唯有西班牙、甚至於是義大利向歐盟求援,ECB才會啟動OMT收購西、義兩國公債,這時歐元才會出籠,也會貶值來幫忙歐盟二線國家的經濟與出口。

 
Fed的QE3則是馬上釋出強力貨幣,目的是刺激房地產復甦。美國的就業支柱源自三方面:製造業、服務業、房地產業。自2007年的次貸危機以來,Fed陸續端出QE1及QE2、以及兩次的「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OT)」,大體上已促使製造業和服務業復甦,但唯獨房地產業仍陷於泥淖。偏偏房地產業關聯性大,且使用勞工很多,故失業率遲遲無法大幅下降。這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銀行無法將房貸的利率降下來。
 

目前是美國史上房貸利率最低的時刻、資金充沛,民眾卻無法取得房貸購屋或舉新還舊,這傷害房地產的復甦。民眾無法享受便宜房貸利率的原因,主要是房地美、房利美持續改善資產的信用品質,譬如提高民眾的信用分數,拉高銀行買回已證券化的房貸的比率,前者讓民眾難取得房貸,後者增加銀行的成本。再者,銀行持續去槓桿化,降低房貸的比重、以及改善資產的組成分子,這是因為金融海嘯之後,證券化的監理嚴格、信評趨緊、銀行留下最底層的分券厚度增加,這讓銀行房貸證券化困難,而且必須要求較高的報酬率,導致房貸利率無法下降,民眾不易取得房貸。
 
相對於房貸,Fed的寬鬆政策讓銀行對企業的放款較有效率。自2011年起,銀行貸給非金融業的企業放款急遽上升,而且不論是大型或中型的企業都能輕易取得貸款,甚至於連小型企業也表示向銀行取得信用不困難;尤有甚之,銀行的消費金融放款也大幅攀升。
 
由上可知,
Fed的QE3並不是要挹注資金給企業與消費金融,因為這部分的資金已很充沛,相對的是要挹注房貸證券化利潤給銀行,讓銀行有意願從事房貸證券化,讓民眾享受便宜房貸利率,進而促使房地產市場復甦。這就是為何QE3專注收購房地美、房利美的房貸抵押擔保證券(Agency MBS)。
 
了解QE3的真正目的之後,接著要知道QE3釋出的美元,當然會影響通貨膨脹的預期,但是它的影響力遠不及Fed收購公債所釋出的強力貨幣。因此,美元貶值只是短期的,因為當前美、歐、中、日四大經濟體,以美國表現最好,美元沒有道理走弱。職是之故,國人若要擔心熱錢湧入、新台幣升值,可能在西班牙求援、ECB啟動OMT之後,ECB釋出強力貨幣收購公債,導致歐元貶值,屆時熱錢效應更大。說不定當前湧入亞洲的熱錢,其實是啟動借歐元進行套利(carry trade)的操作。
 
(作者是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