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印度經濟一再探底創十年最差

2014010115:48
財經觀察:印度經濟一再探底創十年最差
新華社記者汪平
2013年印度經濟乏善可陳,內外交困之下一再探底,經濟增速創下十年來新低,尤其盧比暴跌和股市震蕩一度加劇危機。但是,由於觸底反彈因素以及明年大選後新政府上臺提升市場信心,可以預期明年印度經濟將會有所回升,不過考慮到結構性問題積重難返,這頭南亞大象明年前行的幅度恐將有限。
 
經濟增長再創新低
印度結束了2004財年到2011財年年均8.2%的高增長,進入增長慢車道。受全球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影響,2011財年至2012財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經濟增長率僅為6.5%,2012-2013財年(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增速降至5%,創下十年最低。
 
但5%還不是印度經濟的谷底。據印度政府公佈的數據,本財年(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第一季度,印度經濟增速放緩至4.4%,第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4.8%。
 
很多國際機構認為,印度經濟本財年的增長率將低於5%,高盛預計其增速將繼續下探至4.3%,世界銀行最新預測的增長水準是4.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增長率僅為3.75%。印度政府也不斷調低增長預測,10月底已將增長率從5.7%降至4.8%。
 
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印度稅務部門負責人吉裏什·萬瓦裏說,受國際國內因素影響,對於印度經濟來說2013年是動蕩的一年,政府政策失靈引發通脹居高不下、外商投資不斷減少、美聯儲一度傳言縮減量化寬鬆導致盧比大幅貶值和股市震蕩。
 
內外因致盧比貶值

盧比是今年全球表現最糟糕的貨幣之一,盧比大幅貶值是印度今年最為突出的經濟事件。由於經濟持續下滑、經常賬戶赤字居高不下以及對美聯儲縮減量化寬鬆政策預期加速外資逃逸,導致盧比貶值不斷下滑,盧比對美元匯率一度創下歷史新低。
 

今年5月至8月,盧比對美元匯率跌幅高達20%以上,其中盧比對美元匯率曾一度跌至68.85比1的歷史最低水準。另據印度央行統計,在這兩個月內,大約37億美元的外資撤出印度證券市場。
 
但是,隨後美聯儲暫緩退出量化寬鬆以及印度央行行長拉詹所採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給印度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盧比開始收復失地並逐步恢復穩定,目前對美元維持在61比1到62比1的區間。10月到12月間,外國機構投資者重返印度市場,推升敏感30指數在年底恢復到21000點以上。
 
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印度區高級董事阿尼斯·查克拉瓦蒂說:
「盧比經歷極其動蕩的一年,美國的貨幣政策影響很大,同時也有國內宏觀經濟層面的問題,因為印度經濟的問題都是結構性問題,比如低增長、高通脹、經常賬戶和財政雙赤字,都使得盧比極其脆弱。」
 
通脹、赤字仍處高位
高通脹、高財政和經常賬戶赤字一直是拖累印度經濟的「罪魁禍首」,今年以來,這些數據儘管都有所改善,但仍處於高位。
 
衡量印度通貨膨脹的最主要指標批發價格指數(WPI)2013年的增長呈現U型變化,從1月份開始一直呈下降趨勢,4至5月份降到5%以下,隨後又開始反彈,到11月份,升至7.52%,為14個月來最高。
高物價使得印度民眾苦不堪言,其中食品價格特別是蔬菜上漲最為明顯,落後的生產方式和配套設施導致農業生產起伏不定是最主要的因素。
 

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持續存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財政赤字總額約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2%,低於政府設置的本財年不得超過GDP佔比4.8%的目標。
 
經常賬戶赤字方面,今年第一季度經常項目赤字181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為3.6%。第二季度,經常項目赤字又增加至218億美元,佔同期GDP的4.9%。第三季度,通過嚴厲控制黃金等奢侈品的進口,經常項目赤字大幅縮減至52億美元,佔GDP比重降至1.2%。
 
期待新政府有所作為
1991年印度進行經濟改革,放鬆對經濟和市場的管制,帶來了印度經濟二十年的高增長,但是目前印度經濟已經耗盡發展潛力,繼續進行經濟改革特別是開放更多市場引入外資,改革經濟結構、培育新的增長點將是關鍵。
 
去年,印度政府和議會通過了包括開放零售業在內的改革法案,但在國內遭遇反對黨和相關利益團體的反對。今年,在執政黨的推動下情況有所改善,宜家和樂購開始在印度零售業佈局,航空業方面阿聯酋的伊蒂哈德航空公司與本土的捷特航空公司,以及亞航與塔塔集團之間成立合資企業的計劃都已經獲得印度民用航空總局批准。
 
但是,
不論是跨國公司還是本土企業都對印度市場的未來採取觀望態度。明年5月,印度將舉行全國大選。有分析人士認為倘若印度人民黨上臺將有助於推出有利引入外資政策,可以預見明年印度經濟或將有一定程度反彈。
 
但是也要看到,印度經濟遭遇瓶頸既有週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問題,特別是產業結構不合理,製造業遠遠落後服務業發展。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相對落後嚴重影響外國投資在當地的發展,這些都將制約印度經濟在短期內有出色改觀。
 
201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