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該打破電子迷思的一刻了 非電子不買時代正式結束

2012072517:44
 
是該打破電子迷思的一刻了 非電子不買時代正式結束
(來源:金融家)
當你想到日本股市,你一定會想到SONY、SOFTBANK,日本家電公司佔了日本股市超過四成市值。(編按:2011年技術類行業別市值佔日經225指數44.37%。)
 
當你想到上海股市,你會想到五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這五家公司共計5192億人民幣股本,市值2兆人民幣,佔上海股市16%。
 
當你想到台灣股市,你會想到台灣完整的電子供應鏈,從上游半導體臺積電、聯電所串起的各種專業分工,到下游各種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消費電子的產品運用。
電子股總市值佔台股51%市值,每天成交量佔台股70-60%成交比重。
 

獲利不好 適用本益比越來越低 股價跌深難彈
788家電子股中,纍計今年1至6月份比去年同期成長的有306家,同比衰退的有482家,衰退1成以內的有173家,衰退2成以上有204家,相對的,成長2成以上的只有102家。
 
電子股中2011年EPS 3元以上者有181家,比2010年的243家大幅減少,這已經是金融海嘯以來反彈見高點後的衰退了,直逼2009年景氣低點電子股EPS有3元以上者的161家。
 
除了營收衰退家數變多,每股獲利佳的家數變少之外,股價從兩年前9200點高點以來,電子股已經腰斬的家數達179家,更可怕的是下跌7成,股價僅為高點時的3成者也高達33家。
 

營收衰退是因為接不到訂單,獲利衰退是因為產品單價下跌,股價下跌則是因為看不到未來可以轉好的亮點,獲利不好讓本益比越來越低,股價當然越跌越兇。
 
消失中的電子 市值與股票一起融化
電子股的股價現在(7/9收盤)仍在100元以上者僅有36家,落在50-100元之間者有87家,令人難堪的是在10元以下者也有177家。
用成交量角度來看,電子成交量在500張以下者高達557家,有很多股票在開盤一個小時候都還沒有開盤價,我猜可能是主力睡過頭,或者是老闆出國不在台灣,所以沒有人作價作量。
 

對照這樣的情況是3、5年前台灣投資人所無法想像的,以往台灣投資人非電子股不買,明明電子股本益比已經30倍了,還在追!明明高配息、高殖利率達10%了,只因股票分類不在電子股裡,投資人就是不買。
 
股價就是硬道理,當股價下跌,財富跟著融化的同時,我們要問,你哪不走!這是最近很紅的一支廣告帶口白,記者問:老伯,火燒了,你哪不走!老伯說:我哪不走,那我雙腳麻痺了是要怎樣走?
 
親愛投資人,你的雙腳千萬不能麻痺,股價該走就要走!
 
下一個DRAM 面板是誰 關鍵在於「技術」

台灣電子業最大問題都是來自於沒有原創技術,我們很會管理,也很會財務規劃,但就是賺了一些微薄代工錢,以為廠房一蓋、生產線一拉,作業員一聘就能開始賺錢,細算後才知道,賺的錢付了技術方的權利金,產品價格一直跌,錢一直燒,大股東知道真實情況者,趕快賣股票!對記者不敢講真話,一直說產品跌價會有甜蜜點引爆需求!散戶投資人不明就裡,買了股票就是套牢!
 
太陽能的電池模組報價3年前每顆在2.7美元,現在最新報價在0.97元,跌掉了七成!展望未來的供需,供給是需求的100倍,中國做太陽能的廠商今年一直倒閉,連最大廠江西賽維都不支倒地,宣告破產,向中國政府求援。
 
LED產業相當於傳統40W的LED燈泡,三年前最高點是80美元左右,去年歐債危機後最低均價跌到19.6美元,現在價格經過年初反彈後跌落,現在又在20美元附近整理。業者一直宣稱的甜蜜需求引爆點不僅沒有看到,LED業者如晶電、億光等纍計今年1-6月業績還衰退2%、13.9%。
 
臺積電是台股模範生,更是台灣之光。可是臺積電也沒有原創技術,他的技術都是來自於TI德儀,大批的工程師送到德儀學習下一個世代製作技術,但原創技術還是德儀的,每年乖乖上繳權利金之後雖然還是很賺,那是因為經營Model的創新,三星的28奈米已經追上來,並且搶走了蘋果A6訂單!
 

臺積電是好公司,但12吋晶圓廠已經經歷90、65、40、28奈米的數量爆增期,下一個20奈米據說是28奈米的1.9倍,但後面就是物理學極限了!往後看3年,臺積電鮮明的成長軌跡也難免有些模糊。
 
太陽能、LED、PCB、光學鏡頭、背光模組、散熱片、彩色濾光片、電腦工作站等產業,都陸陸續續出現疲態。台股贏者圈的出現,就是出現了更多股價10元以下公司。投資人不得不審慎分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