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全都錄 小三保單滯銷

2012071319:14
投保全都錄 小三保單滯銷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壽險業普遍認為全程錄音難施行,因為外出行銷必須隨身攜帶「錄音筆」等器材,造成不便,且很多保戶要求投保內容要「保密」。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融商品銷售錄音情況
 
針對理專、業務員銷售保單或基金是否要全程錄音,金管會近期發函要求金融機構研議是否能做到銷售金融商品全程錄音,以保障消費者權益,金融機構必須在月底前回函,若「滯礙難行」,也必須提出對應方案。
 

壽險公司表示,有些保戶是拿「私房錢」投保,要求全程保密,不能讓太太或老公知道;有人則是將「小三」填為受益人,所有文件不能寄到家裡或聯繫家屬,這些「密件」保單根本不可能錄音,保戶擔心外洩將成為「呈堂證供」。
 
壽險公司現在銷售保單,若是以電話行銷方式,已全程錄音,若是連動債投資型保單必須每件以Callout方式,確認保戶意願,確認電話也要全程錄音,若是投保一般投資型保單則是抽樣方式Callout,過程也要錄音。
 
壽險公司表示,已作到事前告知且填寫許多確認文件,希望不要再增加錄音的手續。
 
據了解,金管會所以會發函要求金融機構研究,主要是立委盧秀燕提案,認為金融機構銷售基金、保單,可能有行銷不當、不利消費者的部分,應全程錄音來保障消費者。
 
據了解,壽險業者普遍表示難以實施,主要是壽險業務員多是外出行銷,若要錄音,可能必須隨身攜帶「錄音筆」等器材,且很多保戶要求投保內容「保密」,若要錄音,恐影響投保意願。
 
銷售基金方面,證期局也已了解所有通路的情況,業者表示,基金商品多數定型化、且有公開說明書,商品也是經過事前審查、正面表列,加上現在多要求各通路銷售基金必須確認投資人的風險承受度、揭露相關風險及佣金,基金銷售極少有爭議,錄音留檔的效益上恐不符成本。
 
銀行方面則是對非專業投資人,在評估商品適合度分析之後,若是銷售國外公債、公司債等商品,已要全程錄音,至於銷售基金及保單則由證期局及保險局規範是否要增加全程錄音。
 
2012-07-12 工商時報
 

新聞分析-過度保護 未必是好事
彭禎伶
雷曼兄弟風暴後,全球金融機構銷售金融商品,更重視消費者適合度及風險告知,任何金融銷售爭議案,若是行銷有瑕疵或是有誤導,金融機構不僅要賠償、接主管機關的罰單,更可能賠上商譽。
 
但如何才能真正保障消費者?
金管會要求金融機構必須Know Your Customers,即了解客戶的屬性、可承擔風險的能力,更要知道這項商品特性,是否適合這位消費者。例如不能賣一張繳費20年、終身還本的壽險保單,給70歲的顧客。
 
消費者保護是要金融機構發揮專業及責任,將對的商品賣給適合且需要的人,且銷售過程要充分告知各種可能風險、成本,對高風險、極複雜的商品,錄音或許有必要,但對已高度成熟、制式化的商品,銷售過程全程錄音真的合理嗎。
 

如果只是因為投資金額可能較大,就要求在買賣過程中必須處處留記錄,那麼買輛車、買間房,未來是否也必須要求業務員全程錄音。
 
過度或不必要的保護,都可能增加金融機構的作業成本,也可能侵犯消費者的隱私,監理機關應嚴格把關的是金融機構不能為了業績,而將不對的商品賣給不適合的人。
 
適當保護是成熟市場應有的機制,但過度的保護可能扼殺市場發展。
 
2012-07-12 工商時報
 
小江感想:

立委與金管會真是夠了!
都不知道「業務員」與「小三」的辛苦,
總是想些有的沒有的來製造問題與麻煩......
以規劃保險或投資金融商品來說,
有很多部分涉及到客戶的隱私,
過多的保護會造成購買流程的繁瑣與複雜,
因而打擊到市場的發展。
如此一來,
許多弱勢者反而無法得到該有的保障,
也在無形中提高了社會成本。
所以,
拜託一下別再製造事端了好不好!
我可不想出門還要帶錄音筆說......
到時我尷尬客戶更尷尬,
保險是要怎麼談得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