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市場誤認債券零風險、黃金保值

2012031101:41
 
巴菲特:市場誤認債券零風險、黃金保值
文、劉怡妤
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固定每年一度的年報,被市場視為投資聖經,出乎外界預料,本次年報隻字未提歐債問題。
 
巴菲特在二○一一年度年報中雖然未對歐債風暴提出看法,但就債券商品,替投資人上了一課,他對於投資人認為債券風險近乎於零以及黃金能夠保值,這兩件事情提出不同看法。巴菲特解釋,投資是移轉現在的購買力,並期望在未來能夠獲得更多的購買力,也就是放棄現在的消費,來換取未來更多的消費。
 
投資風險 在可能喪失的購買力
正因為巴菲特立論重心是以「購買力」作為衡量投資報酬的關鍵要素,不同於投資人只在乎數字的賺賠。巴菲特強調,透過以購買力為基礎的定義後,可以推論投資的風險並非由波動率(β值)來衡量,而是必須仔細考慮投資人在持有標的時間內,可能喪失的購買力。
 
雖然資產價值會大幅波動,但只要投資時間內能增加購買力,就不構成風險,但當今的投資人,卻常常選擇那些價值不會波動卻帶來風險的資產作投資。
 
市場中有很多商品是以既定貨幣來計價,如貨幣基金、債券、抵押貸款、銀行存單等,巴菲特點出,投資人將這些商品視為安全的投資標的,但實際上,這些商品卻是最危險的資產,價值波動率幾乎是零,但卻隱藏著高風險。
 
巴菲特:債券應貼上警告標示
巴菲特強調,這些投資工具雖然能持續收到本金和利息,但卻經常無情地摧毀投資者的購買力,「這是愚蠢的結果,但未來還是會不斷發生」。主要因為各國政府最終都會以政治力量,來決定貨幣的價值,而外在環境誘使政府偏向促使通膨發生,這幾年連續的金融風暴,已經證明失控的貨幣政策將為金融市場帶來苦果。
 
就算是像美國這樣強烈期望穩定貨幣的國家,貨幣價值在近五十年間,下滑幅度高達八六%。巴菲特表示,當時的一美元價值相當於現在的七美元,以一家免稅機構為例,需持有年息四.三%的債券至到期日,才能維持同樣的購買力,因此,投資人不能將這些利息所得當作是投資獲利收入,「隱形的通膨稅,比投資人須負擔的所得稅更為可怕」。
 
巴菲特表示,在一九八○年代,政府對這些以貨幣為基礎的投資商品,會以調高利率的方式來彌補通膨損失的購買力,但時至今日,利率完全無法彌補投資人購買力風險,「現在債券上應該加貼警示標籤才對」。
 
巴菲特公開表明自己不喜歡以貨幣為基礎的投資工具,而波克夏持有短期美債,主要是為了維持充足的流動性,一般水準約為二百億美元,最低時約為一百億美元。
 
巴菲特:黃金價格是人為炒作
第二種資產則是商品本身不會產出任何東西,買家會購買是出於預期其他投資人未來願意支付更高價格,如同十七世紀的鬱金香,以及現在的黃金。巴菲特點出這類商品投資的盲點,商品價格上漲是基於投資人預期其他人會對這商品愈來愈渴望。
 
黃金正是讓那些對紙鈔感到恐慌的人高度熱愛,但黃金最明顯的兩大缺點就是用途少,且無法產生其他東西或效益,「如果擁有一盎司黃金到永久,那麼永遠就只有那一盎司」。購買黃金者的動機,是因為投資人深信等著購買的人將會更多,而價格的上漲,更增加購買者的熱情。
 
巴菲特表示,他較偏愛投資具有生產力的資產,無論是企業、農場或是房地產。這些資產有能力應變通貨造成的影響,如通貨緊縮時能以較便宜的新資金投入,持續提供產出來維持購買力。
 
波克夏投資的可口可樂、IBM等股票,均能有效對抗通貨膨脹與緊縮,也許有些企業可能會在通貨膨脹時,因為需要更多投入資金而造成失敗,但即使如此,這些投資仍優於那些沒有任何產值或者貨幣基礎的資產。
 
(理財周刊6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