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走出暮光之城 蛻變歐洲IT重鎮

2013072117:57
羅馬尼亞╱走出暮光之城 蛻變歐洲IT重鎮
【經濟日報╱編譯 簡國帆】

過去以吸血鬼傳說與幽暗古堡為人所知的羅馬尼亞,在推動民營化20年後,並掌握東南歐交通樞紐的地理優勢,已蛻變為歐洲製造業與資訊科技(IT)外包重鎮。政府希望以支撐成長的四大策略,大舉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成長引擎之一。
 

羅國1989年共產政權垮台後,1990年代推行經濟現代化至今的成效卓著,僅少數企業仍掌握在政府手上,銀行業全由民間擁有,2000年代更被稱為「東歐之虎」,2007年加入歐盟,希望五到七年後加入歐元區。
 
羅國2008與2009年遭金融海嘯侵襲後,雖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紓困,但經濟迅速恢復成長,主要拜審慎的總體經濟管理所賜。
 

羅國擁有龐大經濟潛力,除坐擁上千萬公頃農地,使該國曾有「歐洲糧倉」之稱,還有多元能源來源(煤、石油、天然氣、水利、核能及風力)、穩固的製造業根基,及運用明媚風光發展觀光業的機會。
 
受惠於人力資本教育程度居東歐與南歐地區之冠、個人和企業所得稅率僅16%,及發達的基礎建設網,跨國製造商陸續進駐羅國,尤以汽車製造業最發達,幫福斯、奧迪和寶馬等知名汽車品牌生產零件和汽車系統;百事和可口可樂等跨國食品製造商也在當地開設全新的生產設施。
 
當局也重金投資寬頻設施,養成創意與IT人才,使該國成為IT與通訊計畫重鎮,市場規模約50億美元,超越波蘭等東歐國家。
 
羅國為支撐經濟發展,矢言今年完成四大策略,包括提高競爭力、再度工業化、出口及創新。
 

羅國也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下苦功,設立歐洲最大陸上風力發電場,並以減稅吸引太陽能面板投資,贏得綠能投資人主要投資地的美名。
 
據Ernst & Young公司,羅國可再生能源投資吸引力在40國中排名第13。
 
此外,由於羅國明年起將須開放非當地居民的外國公民收購廣大的農地,且價格比其他國家低廉,每公頃約2,500歐元,使購買農地成為該國熱門生意。
 
不過,
羅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多為歐元區國家,歐元區持續深陷衰退,為其成長隱憂。分析師預測,受民間需求緩慢而微幅的成長帶動,今年經濟將成長1.6%,中期可望逐漸恢復至約3%到4%,但成長將更平衡。
 
羅馬尼亞挾著地理位置優勢、具價格競爭力且素質優的勞動力、豐富的天然資源、吸引觀光客的明媚風光,經濟發展潛力雄厚,2000年代即有「東歐之虎」美稱,加上掌握東南歐交通樞紐優勢,如今蛻變成歐洲製造業與資訊科技業重鎮。
 
2013/07/03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