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茉莉花綻放 召喚外資法老王

2013071423:24
埃及╱茉莉花綻放 召喚外資法老王
【經濟日報╱編譯 莊雅婷】

2011年的「茉莉革命」讓埃及獨裁政權垮台,寫下民主自由新頁後,雖然新政府上任迄今政局動盪,經濟改革無力,但專家指出,埃及龐大的內需與青壯人口蘊藏成長動力,是值得長期投資人注意的國家。
 
短期來看,埃及正經歷政經改革的陣痛期。兩年前穆巴拉克政權被推翻後,埃及的外國投資與觀光收入銳減,外匯準備縮水60%,經濟成長衰退3%,埃及鎊匯價也直線下墜。這些災難進一步推高物價與失業率,造成燃料短缺,引發埃及自1930年代以來最嚴峻的危機。
 

民生物價飆漲是埃及民眾的頭號威脅。去年秋季以來,埃及許多民生物資的價格大漲一倍,以蔬菜和麵包與穀物的漲勢最凶,2月到3月間各大漲3.4%和2.3%。
 

埃及物價飛漲源自經濟困境,尤其是貨幣貶值。去年12月以來埃及鎊兌美元重貶12%,過去兩年間央行一直靠外匯準備阻貶埃及鎊,但外匯準備也因此縮水六成,迫使央行去年秋季放棄此策略。
 
目前執政的穆希政府仍藉短期措施來維持政府運作,包括接受卡達等國逾50億美元的貸款和援款,鄰國利比亞也無息資助燃料。但
埃及必須承諾進行更多改革,才能獲得IMF與歐盟的上百億美元貸款。如果沒有IMF的撥款援助,從2011以來已銳減56%的外國投資恐怕也不會回流。
 
儘管有如此多不利條件,許多投資人和分析師仍看好埃及具備一切可恢復經濟成長與金融穩定的條件,包括資源、人民素質、活力、創業精神、位置以及和區域與全球間的聯繫。埃及擁有充滿創造活力的新世代青年,他們經歷長久的隔離與壓迫,深信有能力扭轉國家命運。
 
阿拉伯灣投資人也把埃及視為新興淘金地,看好埃及人口快速成長將刺激消費者支出攀升。例如,杜拜Majid Al-Futtaim控股公司計劃收購埃及Metro超市,在開羅興建的購物中心本月也將完工。

2013/06/2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