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指南針/揪出財報惡魔 盯長期投資

2012090210:12
 
股海指南針/揪出財報惡魔 盯長期投資
【經濟日報╱張智超】
又到半年報公布的時間,
聰明的投資人會發現財務報表差勁的公司,股價可能在公布前相對抗漲,財務報表獲利超乎市場預期的公司,股價亦早就領先大漲一波,當利多公布時,股價常出現利多出盡,因此看表面財報作股票的投資人,就像看後照鏡在開車一樣,但這不意味財報解讀不重要,只是多數法人都把心力放在獲利成長,卻忽略可能的潛在風險!
 
過去我持續主張,
長期而言,投資人對所投資的公司做本質的邏輯分析,比做財報的量化分析更為重要,因為營收與獲利皆可藉由人為操作而美化,今天我要特別與各位分享的是,財報地雷的防身術。
 
依我的經驗而言,公司會倒閉或下市通常就是在經營者能力、操守與經營模式不佳,出事之前的徵兆如何提前判別,對投資人而言是最重要的事,多數投資人與法人在看財報時,都只在看損益表中的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與EPS(每股純益),其實,
資產負債表中的「長期投資」、「存貨」、「應收帳款」與附註中的「或有負債」現金流量表中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理財活動中的「利息支出」與「會計師的意見」,反而可能是公司體質是否健全的重要變數,而財務專家設計許多財務比率在分析公司安全性,唯一無法量化與最難追的就是「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講白話就是轉投資,轉投資因為資訊的揭露比較不透明,更容易成為作帳的科目,舉例來說,母公司將商品高價出給轉投資公司,短期可美化營收與獲利,或轉投資公司去向銀行借款或利用母公司來擔保而取得資金,也就是母公司當保人,而如果我們看母公司的財報時,不會覺得負債比特別高,流動比可能也很健康,管理不佳的公司因此可在投資人不易查覺的轉投資公司中,作出「類掏空」的行為。
 
過去藥廠有一個廣告很好:「先求不傷身、再求療效」,
投資人亦是該「先求不傷本、再求賺大錢」,不傷本的方法就是無法理解或無法由上下游來重覆確認的公司千萬不要投資,如果不幸買到不如預期的公司或利多不漲的股票,唯一自保的方法就是「停損與換股」。
 
好的操盤人會在看對做對時全力加碼,看錯或做錯伺機停損,因此對我而言,小賠與停損就像吃飯一樣,每天都會做,但還是持續在市場賺錢,切記,與趨勢為友與情緒為敵,做對加碼,做錯減碼,邏輯永遠比表象重要!
 
(作者是大眾證券副總經理)
 
【2012/09/0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