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巴菲特:「巴神」還是「巴人」

2012081922:50
 
還原巴菲特:「巴神」還是「巴人」
對巴菲特來說是合理的行為,對你不一定合理,因為你幹的是一錘子買賣,他是長袖善舞。否則,我們將跌入巴菲特陷阱。
 
在巴菲特的財富神話中,浮存金起了重要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至於它的貢獻有多大,有人估算為三分之一。即:去掉浮存金後,巴菲特的年均複合收益約13.5%,而非現在的20%多。這一比例究竟高估還是低估了浮存金的貢獻?我認為不僅沒有高估,反而低估了。
 
舉例說吧:你我都從1億元開始投資,看中了同一個股票,都在股價從20元跌到10元後抄底。抄底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全倉買入,一種是半倉買入。抄底的結果也有兩個:一個是繼續下跌到5元;一個是止跌回升。不同的是:1億資金對你來說就是全部資金;對我來說,只是目前的全部資金,過段時間,還會有浮存金作後續的再抄底資金。
 
僅此一個區別,差異就出來了。
 
1.我們都在10元全倉買入,10元剛好是它的最低價,那麼我們的收益相同。如果股價繼續下跌,到5元,由於你的本金已用完,因此,你的成本就是10元。而我獲得了5000萬浮存金做追加投資,我的成本可降到7.5元。當股價回升到20元時,你的收益是100%,我的收益是166%。平白無故地,我的收益就比你多出了66個百分點。你我之間不存在水準上的差異,結果卻大相徑庭:你的財富從1億增加到2億,我的財富從1億增加到2.66億。
 
2.我們都在10元半倉買入,10元剛好是它的最低價,我們的收益相同。如果股價跌到5元,你只有5000萬元再抄底,因此,你的成本是6.66元。而我有5000萬的浮存金追加投資,再抄底資金可達1億,因此我的成本是6元。當股價回升到20元時,你的收益是200%,我的收益是233%。你我之間不存在水準上的差異,結果也是我的收益超過你的收益。
 
3.股價跌到10元時,我滿倉抄底。而你為避免在半山腰全倉買入,彈盡糧絕的尷尬,換了一種策略,只拿50%資金抄底,另50%做後續投入。當10元就是它的最低價時,漲到20元,你1億本金只賺了5000萬,我1億本金卻賺了1億,我的收益是你的2倍。在這次操作中,你我之間看上去有了水準差異——在最低價時你不敢滿倉,我卻滿倉了,實際上這種差異是由不同處境造成的,而非水準高下造成的,因為你有彈盡糧絕的顧慮,而我沒有。
 
4.如果10元你半倉買入,我全倉買入,股價又跌到了5元,你把剩下的5000萬元全部投入,這樣,你每股成本為6.66元。而我因追加的浮存金只有5000萬,每股成本價是7.5元,這回,總算是你的成本低於我的成本了。但是別高興太早,雖然股價漲到20元時,你的收益率是200%,我的收益是166%。但你只賺了2億元,資金從1億變成3億;我卻賺了2.49億,資金從1億變成3.49億。在這次操作中,你做得比我好,結果仍是我賺得比你多!
 
5.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你的收益才會超過我,那就是股價跌到10元時,我滿倉買入,而你空倉等待,直到5元再全倉買入。這樣,你的成本是5元,漲到20元時,盈利300%。我的成本是7.5元,漲到20元時,收益是166%。你從1億本金變成4億,我從1億本金變成2.66億。
 
上述第一種情況下,我比你多賺了0.66億;第二種情況下多賺了0.33億;第三種情況多賺了0.5億;第四種情況多賺了0.49億。加起來,多賺了1.98億。只有在第五種情況下,你才比我多賺了1.34億。如果五種情況輪番出現,呈平均分佈,那麼,5輪操作下來,我就比你多賺了0.64億元,前提是你必須在第五次操作中像神一樣的無可挑剔。
 
如果沒有浮存金的追加投資,上述五輪的操作結果又會怎樣?在第一、二種情況下,你我收益相同。第四種情況下,你賺了2億,我只賺了1億。第五種情況,你賺了3億,我只賺了1億。加起來,你比我多賺了3億。唯有第三種情況,我才比你多賺了5000萬。因此,沒有浮存金追加,五種情況輪番出現、平均分佈的話,你要比我多賺整整2.5億元!
 

在相同的股票、相同的價位上,你只動用了本金,而我動用了資金杠桿,因此我的收益超過你的收益,這是單純的資金杠桿作用。雖然我的買入價高於你的買入價,但由於你只動用了本金,而我動用了資金杠桿,因此我的收益也超過你的收益,這也是單純的資金杠桿作用。而上述情況告訴我們,浮存金所起的不僅是資金杠桿作用,它會使相同的分析判斷,產生更好的行為、結果;使同樣的錯誤,產生更好的結果。因此,浮存金給巴菲特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杠桿作用,更重要的還有投資行為與結果上的差異,它使巴菲特的投資變得簡單、容易,能夠更瀟灑地面對市場,面對投資——只要選好了公司、算好了合理價位,其他的判斷、失誤幾乎可忽略不計!從這一角度,說浮存金對巴菲特投資業績的貢獻為三分之一絕對是低估了,接近50%可能也並不高估。這就是巴菲特的效倣者鮮有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至於用「浮存金投資股票也有風險」來為巴菲特辯解,則是對巴老的侮辱。它低估了巴菲特的投資品質,巴菲特不是一個賭徒,不會因為要把錢用掉而去購買價格不合理的股票。它也低估了巴菲特的智商和資金管理能力。保險賠付金額一般只在保費收入的3%不到——否則為什麼除一級城市以外,其他城市最好的大樓之一肯定是保險大廈?只要留出5%的保費收入,再留出保險公司運營所需資金,剩餘資金哪怕用最簡單的定投法也能賺錢。比如,把道瓊斯指數看做一個股票,從1970年1月起,每月拿出相同金額購買這個股票,目前的市場價格是你平均持股成本的7倍!而定投是一種最傻瓜的投資法,總不見得巴菲特比傻瓜還不如吧?
 
除了浮存金,還有一個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巴菲特是通過上市公司而非基金投資運作的。
 
別小看這一區別。如果上帝能把人一分為二,將巴菲特拆成2個,一個通過上市公司伯克希爾運作,稱作公司巴菲特;一個管理一家基金公司,稱作基金巴菲特。並規定不準有任何追加資金,然後讓他們去比賽,看看最後是基金巴菲特的財富多,還是公司巴菲特的財富多。最終結果是否會一樣?也不會!
 
首先,基金巴菲特賺1元就是1元。而公司巴菲特通過股票乘數,可使1元變成X元——如果市場以5倍的市盈率給予估值,那就是賺1元變成5元;如果市場以1.5倍的市凈率估值,那就是賺1元變成1.5元。
 
其次,基金巴菲特需應對基金分紅,1元賺1元,分掉5毛,再投資資金就變成1.5元,再翻一倍,是3元。公司巴菲特可通過不分紅政策,讓賺來的每一分錢都留在公司繼續賺錢。1元賺1元,再投資資金變成2元,再翻一倍就是4元。這樣,同等數額的起步資金以及同樣的投資、同樣的資金管理能力,10年、20年後,兩人的財富差距就足以拉大到具有天壤之別的地步。
 
過去40多年來,道瓊斯指數年均複合收益約7%。如果扣除浮存金的杠桿效應、浮存金對投資行為與結果的影響、股票價格乘數效應,巴菲特是否也能取得這樣的業績?有可能,但即使超過也就一兩個百分點。而且我相信,他很難超越所有的大師。我認為,這樣的判斷並不會損害巴菲特的形象。因為在美國這樣一個充分成熟的市場裏,能夠取得這種業績的本身已是鳳毛麟角。
 
1998年,由於我在當年1月、4月兩次發表對四川長虹(600839)的看法,認為1998年是它盛極而衰的一年,長虹將在這一年結束為期11年的高增長,步入漫漫熊途,遭遇了不少投資人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來信,表達自己的失望、抗議,甚至謾罵。其中有2個關鍵詞:一個是認為我已淪落為莊家的走狗,幫莊家騙散戶籌碼。一個是巴菲特,認為在四川長虹上,將誕生出N多個中國的巴菲特。
 
這件事給了我非常深切的感受:我們需要破除巴菲特迷信。唯有破除了迷信,把巴菲特看作「巴人」,而非「巴神」或「巴聖」,我們才能準確、全面、系統地理解巴菲特,而不是尋章摘句,把他的只言片語當金科玉律,甚至一句頂一萬句;也不至於把他的任何投資行為都當作一個重要的信號,因為
對他來說是合理的行為,對你不一定合理,因為你幹的是一錘子買賣,他是長袖善舞。否則,我們將跌入巴菲特陷阱。為此,我曾寫過一篇《還原巴菲特》,但總覺得在巴菲特如此神聖不可動搖時,寫這樣的文章無疑是與人民為敵,並有嘩眾取寵之嫌,因此寫了一半就興味索然地扔下了。這次由第一財經日報《財商》挑頭破除巴菲特迷信,開了一個好頭,因此先寫下這段文字,下期再介紹我理解中的巴菲特最可貴的投資品質與核心思想、方法。
 
2012年08月04日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