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治國不如行動救國

2012072906:11
 
數據治國不如行動救國
洪寶山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五月份經常性薪資為三七四○九元,比去年同月增加一.八三%,五月份平均薪資為四一八二六元;一至五月平均經常性薪資為三七二六二元,一至五月平均薪資為五○○五○元。
 
同時公佈六月份失業率四.二一%,其中比較不好看的數字是,年齡介於二十至二十四歲之間,失業率高達一二.八四%,居各年齡層之冠。主計總處表示,目前整體失業狀況尚未惡化。而且,社會新鮮人總是要有一點時間尋找工作。
 
若這數字是真實的,看起來,台灣人民似乎依舊富裕如常。但問題是,這樣的數字有幾分真實性?
 

平均薪資五萬元以上,不論在科技電子或金融傳產,我所認識的年輕朋友,除了一定層級以上的主管,其他人都笑著告訴我,這數字的單位大概是「日幣」,否則,就是線上遊戲的「天幣」,不然,有幾個人一個月薪水是五萬元?而一家公司,有幾個人是主管?
 
臺北市這樣,中南部呢?這星期回去南部拜訪,在市區等計程車,不算偏僻的道路,苦等了近半小時依舊沒有半輛小黃經過,最後只好求救友人來載。友人說,
南部就業情況十分不好,計程車已經不能夠成為謀生的行業,能隨手招到計程車,只有臺北才有。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不久前才發布二○一二年世界投資報告,台灣去年吸引外來直接投資金額為負十九.六億美元,在全球二一一個國家,僅贏過非洲安哥拉,連政治鎖國的北韓,都有五千五百萬美元外資流入。外資撤資了近六百億新台幣,經濟部即使以歐債及金融風暴等各種理由解釋,都無法改變台灣競爭力急速下滑的危機。
 
台灣的就業機會集中於臺北,人口當然更集中,導致資源分配愈來愈不均。反觀大陸,二線城市在政府協助下,不斷成長,向外招手,遠在膠東半島的萊西市,跋涉千里來訪,吸引台商。我們又不禁要問,政府在哪裡?
 

人民需要的,只是下一餐飯,只是一根釣竿,與其數據治國,不如行動救國。
 
理財週刊(622期)
 
小江感想:

當初因為人民想「拼經濟」才選出的執政者,
最想拼的竟然是「公平正義」與「歷史定位」,
而將經濟發展放在較後面的順位,
真是讓人情何以堪啊!
就如最近推動的多項政策,
與其事後補救搶救,
不如事前仔細的研究。
用錯誤的數據解讀來治國,
只會讓民調越來越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