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高股息、食品、電子龍頭 逢低布局

2012072317:28
 
操盤心法-高股息、食品、電子龍頭 逢低布局
施羅德投信投資研究部副總裁 陳同力
盤勢分析:

根據彭博資訊資料,近十年外資只有在2008年及2011年賣超台股。去年外資賣超台股約3,000億元,而2012年初至今外資已淨賣超約500億元,為連續2年淨賣超。其短期的原因可能是第2季企業獲利不如預期,且第3季電子股旺季可能也不如以往。
 
但台股最大股東外資的連續賣超動作,長期而言,可視為對台灣產業競爭力提出警訊。外資是否能在下半年「逆轉」賣超狀況,在成交量低迷之際成為台股觀察的重點指標。
 
台灣6月份對外貿易的總額為243.6億美元,較5月衰退6.6%,此為連續4個月出口減緩。上半年台灣出口總值1,468億元,也較去年同期減少4.7%。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是亞洲鄰近國家唯一仍出口負成長的國家,顯示台灣受到全球經濟成長速度趨緩的影響較預期嚴重。
 
景氣尚未好轉也反應在台股第2季的企業獲利,今年第1季企業總獲利約為1,500億元,原先市場預估第1季應為景氣谷底,未來將逐季成長;但我們預估第2季獲利僅有1,200~1,400億元,低於第1季。
總體經濟數據和企業獲利都不符合預期,第2季基本面表現疲弱是促使外資賣超台股,且台股大幅修正的原因之一。
 
近期台股的成交量維持在500~800億元之間,低成交量使得外資動見觀瞻。必須思考的是,
外資對台股持續賣超背後的原因,是台灣產業競爭力的下滑,使得台股相對不具吸引力。
 
台灣的太陽能、LED和面板等產業曾經是重點扶植產業,但產業競爭優勢曾幾何時已經被鄰近國家如大陸和韓國追趕過去,使得這些產業不再受到外資青睞。
外資投資台股是從全球或亞洲布局的角度來看,一旦台灣競爭力下滑,政府又沒有一套長期且明確的產業政策,恐怕會造成外資持續減低台股部位,未來外資賣超恐成常態。
 
產業分析與選股策略:
台灣過去靠電子業闖出名號,是全球電子代工的重鎮,台灣有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及晶圓代工廠等上至下游的完整供應鏈。但台灣電子產業的近況不免讓人憂心,除了眾多電子產業競爭力大不如前,
近年來營收獲利大幅成長的公司幾乎都是因蘋果產品的訂單造成,這些與蘋果業務有關的電子業目前都還是市場投資的焦點,但長期看來,部份公司營收有四成至五成是來自蘋果這個單一客戶,客戶過於集中有其風險,自有的長期品牌及創新的產品才可長可久。
 
從傳產股的評價來看,鋼鐵、塑化、航運等產業股票評價已高過鄰近國家,如台灣塑化股價淨值比明顯高於其他亞洲地區;而中國銀行不論在銀行規模或市場潛力均大過台灣銀行,股價淨值比僅1至1.3倍,和台股金融股評價相近,故若外資以區域型或全球的角度而言,台股並無太大的吸引力。
 
產業競爭力與股價評價皆需要明確的產業及政府政策來提升,否則很難吸引外資長期持有台股。缺乏競爭力的市場,較不易有大波段行情。
短期來看,台股仍有部分投資標的值得關注:第一是高股息族群,例如營收穩定且股息殖利率高的電信股;第二是食品、航空和橡膠等族群,這些是正值旺季和油價下滑下受惠的族群;第三是股價已大幅修正的Apple族群,而電子產業龍頭股,建議可逢低布局。
 
2012-07-23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