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南北戰爭」

2012061917:25
 
歐洲的「南北戰爭」
(曾昭明)
著名的金融家索羅斯,在選前就對「歐盟」的命運做出了悲觀的評估:如果照德國為首的緊縮派的做法,歐洲的周邊國家將會淪為德意志帝國下的邊陲,變成持續需要援助的永久蕭條地帶。希臘選舉的結果,暫時挽救了歐元,不過,按照索羅斯的觀點,歐盟南北國家間的經濟差異仍將持續擴大,歐盟的明天依舊烏雲密布。而讓人喟嘆的是,這種不平衡發展的構造,與歐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在20世紀初期針對義大利的南北不平衡發展問題而提出的「南方問題」,在性質上居然大致雷同。
 
從歐洲南方國家引爆的歐元區風暴,其實源自歐洲統合策略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缺失。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洲的權力集團就希望經由創建統一的金融服務市場,來與美國和日本在經濟上抗衡。於是,在金融整合的旗號下,創建共同的歐洲貨幣,就成為歐洲統合的優先議程。
 
但歐元始終是個沒有財政聯盟的貨幣聯盟。當歐洲成為一個整合的貨幣區域,資本的自由移動無疑加劇了原本各國之間的經濟差異。產業興隆的核心國家(如德國)與去工業化的邊陲國家間,雖然有金融上的整合,但卻缺乏相應的有效產業政策和社會政策機制,以調節和矯正經濟發展二元分化的趨勢。以德國為首的北方國家,只是希望將德國式的財政紀律施加於南方國家,而對他們的出口導向經濟模式在歐洲所造成的成本緊縮(包含勞動成本)壓力,以及南方國家潛在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卻視若無睹。
 
因此,南方國家在工資停滯和失業居高不下的情勢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遂逐步轉化為各種私人與公共的債務,並在美國次貸風暴的摧殘下,演變成主權債務危機與銀行危機的惡性循環。
 
很明顯地,對歐洲的南方國家來說,不解決歐洲南北之間的經濟不平衡發展,而唯獨強調南方國家要緊縮財政來支付債務,不僅形成了經濟大滑坡的風險,更立即造成了民主治理的危機。希臘的政治動盪,已讓世人清楚看到,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時代,即使在歐洲,民主運作的方向和資本市場的要求間的巨大落差,也可能使得憲政民主與資本主義和平共存的政經體制本身也深陷危機。
 
必須建立財政聯盟
處於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交疊的情勢,歐洲真正的出路其實不多。歐洲必須要建立一個能促進經濟平衡發展的財政聯盟,歐洲央行也勢必需要將歐洲整體的金融穩定納入其權責範圍,並對歐洲的金融監理實施一體化的、集中的管理,同時,還必須盡快對發行歐元債券達成共識。但更重要的是,研擬出有效的產業和社會政策,來扭轉經濟成長長期衰退的走勢,協助各周邊國家發展各項新興產業。
 
其實,歐洲在應對金融危機上,不是沒有成功的經驗。在90年代初期,北歐國家也曾經歷過嚴重的金融危機,但幸而北歐政府能以社會對話協調政府、產業和勞工的力量,成功整合各項政府政策來重振經濟。歐洲今日是否能從這段經驗中學得教訓,針對過去在各種自由化政策下受到嚴重打擊的地區和國家,激勵各種奠基於在地經濟優勢的產業創新,將是歐洲是否能擺脫「南北戰爭」陰霾的首要關鍵因素,而不至於「贏得了歐元,卻輸掉了歐洲」。
 
作者為企業社會責任顧問
 
2012年06月19日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