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理解錯了嗎?

2012032513:15
利率:市場理解錯了嗎?
(來源:SAXO盛寶金融)
「通常,政府的藝術在於從一群人身上拿錢,再給予另外一群人。」 –  伏爾泰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至今4年,如果說這四年只是有點不同尋常似乎過於輕描淡寫。全球央行都在竭盡所能– 先降低利率至0%或者接近0%,進而採取「非常規措施」將利率保持在低位,再買入本國國債。幾十年前,後者被稱為龐氏騙局,但時至今日卻被看成唯一選擇。伏爾泰預言到了。
 
傳統上央行只控制隔夜利率,最長一年。但2008╱09年股市暴跌後財政極度失衡,只能依靠大幅財政刺激,通過低利率保持充足的流動性以維持商業正常。央行和政府一直在說:「相信我們,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鬼才相信你!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從一個泡沫轉向另一個泡沫,現在我們在債務陷阱裡,政府與銀行資金極度匱乏,也沒有其他的信貸途徑– 除了央行。
 
全球政府和商業銀行已經把信貸這塊蛋糕瓜分得所剩無幾,私人企業只剩下殘羹剩飯。私企板塊一直在經濟裡扮演風險與利潤並存的角色,但現在私企賴以生存的氧氣– 信貸卻日益稀薄。經濟的微觀陣營被宏觀陣營壓得喘不過氣。這是個嚴重的錯誤。所有私營業主和公司都需要最大化的靈活性,需要資金和風險,但目前呢?靈活性被壓制,資金被過度征稅,風險則被過度監管。
 
2012年利率從超級低開始逐步正常化。本月的變化至關重要,經濟賴以增長的基礎正在尋求突破,並且經濟(尤其是美國)有可能逐漸回到正軌。2011年第四季度我們看見美國民眾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過低(還記得雙底衰退嗎?),現在是2012年第一季度,在我們看來經濟近期的「穩定」很可能將是長期增長的前兆。現在說美國經濟2012年將有突破性表現還言之過早,如果任何遠期領先指標放出增長緩慢的信號還是會影響,只是全球其他地方還不如美國。
 

這讓我們陷入對近期利率急增的思考:利率周期是否已經見底?這是新的「正常現象」還是只是均值回歸?政府、脆弱的銀行們與債臺高築的公司需要低利率還繼續他們的慢慢還債路,所以利率問題至關重要,因為利率政策會對未來經濟增長和投資環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我們推測了三種未來的可能性,和它們發生的概率:
 
1. 更低的利率或者更多非常規措施(市場預測可能性:60%,但我們認為沒有那麼高)- 貨幣政策無限放寬。政治家比較喜歡這個方案,因為這對資產負債表沒有影響,也不會增加政府的負擔,因為央行是那個承擔主權債務和其他債券持有人壓力的機構。鑒於他們的杠桿化,這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如果我們看一下圖表,前景也比較誘人:低利率大行其道。但難道市場不知道央行只會在出現系統性恐慌和市場崩盤時才會採用非常規措施嗎?尤其是現在已經失衡的情況下?美聯儲迫於壓力下向系統提供流動性,已經為市場減少了尾部風險。
 
2. 利率繼續走低,出現全時低位(市場預測可能性:30%,但我們認為可能性更高)- 由於「非常規措施」,利率已經觸及長期低位,需要緩慢的恢復。以往政策最大的失誤都是央行長時間保持放鬆狀態。放眼全球範圍,通過印鈔票來達到保持金融市場和政府財政平衡的金額已經總計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新發行的資金需要更大的名義值才能產生影響,而債務越滾越多,債務增多不斷縮小經濟增長的回報率。
 

3. 第二次金融危機(預測可能性:10%)- 這是陳詞濫調了,就是市場最終會對政府徹底喪失信心,不相信他們的債務償還能力。在一定程度歐元區外圍國家已經處於第二次金融危機,但還不至於傳播到歐元區核心國家- 例如德國和法國,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可能性就更小。這是發生可能性最低的情況,但如果收益率突破圖表中的區間上限,那麼不穩定性將驟增。
 
如果我們是正確的,市場也不再相信「下一步準備資金隨時出動」,那麼非常規措施的就離我們越來越遠,換句話說,不再無限印鈔票。銀行和政府都很依賴低利率創造的假象。最近一次利率調整實際上幅度很小。如果長期交易區間(3% - 4.75%)的高位波動幅度擴大,那將會對債務危機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與歐洲方面,房產持有人壓力仍然不小。利率的波動隨時可能使他們的房產貶值。這是債務危機的一大負面影響,無法從債務壓力中掙脫出來– 看看日本。日本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在1989年觸頂,距今已經22年多了,日本股市距離高峰期仍有75%的距離。對其他國家是不是如當頭一棒?可能是,但筆者長期在市場中沉浮的經驗總結出了兩條長期定律。第一,所有東西都是均值回歸– 上漲的總會下跌(不妨想一想股市,房地產市場等等)。更重要的是第二條,我們永遠不會在歷史中得到教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