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逝世 留給朝鮮的遺產

2011122103:11
 
金正日逝世 留給朝鮮的遺產
(來源:財訊.COM)
金正日的突然離世給朝鮮留下了諸多遺產,他走後的朝鮮是一個經濟上貧窮落後、外交上日益孤立、軍事上卻擁核自重的國家。
 
據經濟觀察報12月19日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於本月17日去世,終結了關於他健康狀況的所有猜測,朝鮮從此告別了一個強人的統治,提早迎來了金正恩時代的到來。金正日從1994年開始主導朝鮮內政外交,歷時十六年之久,他的突然離世給朝鮮乃至世界留下了什麼遺產?

 
遺產一:有核的朝鮮
金日成執政期間,朝鮮就已開始核方面的研究。蘇聯東歐巨變後,朝鮮求核自保的願望變得更加急切。迫於國際壓力,朝鮮在1991年12月同韓國發表了朝鮮半島非核化的聯合宣言,承諾不實驗、制造、生產,接受、擁有、儲存、部署或使用核武器,不擁有核再處理和濃縮鈾的設備。在經過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外交爭鬥後,朝鮮與美國在1994年簽署了「以凍結換補償」為核心內容的框架協議,朝鮮同意凍結並最終消除他的核設施,美國則同意向朝建造兩國輕水反應堆並在建設期間為其提供重油。在金日成作古時,朝鮮在國際條約的約束下已進入到了非核的進程,因此,金正日及其他朝鮮領導人反復強調的「朝鮮半島無核化是金日成主席的遺願」實屬有根有據。
 
金正日執掌大權後,盡管美朝關係有所改善,美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甚至造訪平壤,但兩國關係正常化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允諾的重油也無法按時按量到位,輕水反應堆的建設也成了令人心煩意亂的鬍子工程。2001年以強悍保守著稱的小布希上臺執政後,美朝關係重新緊張。小布希拋出「邪惡軸心國」論後,朝鮮馬上以威脅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重新核設施」相應對。中方在朝核問題上態度的重大轉變把美朝「二人轉」升級為有朝、韓、中、美、日、俄六個國家參與的「群英會」。2005年「六方會談」通過了「9.19共同聲明」,朝鮮同意在「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的前提下,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和開發計劃。聲明墨跡未乾,朝鮮在2006年10月試爆了第一個核裝置,2009年5月又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在核不擴散漸成歷史潮流之際,金正日鋌而走險,使朝鮮從無核國家一舉成為有核國家,其動機有三:第一、對六方會談表示失望,認為會談談不出對朝鮮有利的結果;第二、美國對朝鮮的敵意政策無改弦易轍的可能,朝需核武器威懾美國;第三、朝鮮半島南北力量對比進一步朝著有利於韓國的方向傾斜,朝需以核平衡半島力量的變化。
 
盡管金正日把自己外交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放到朝核問題上,但他通過鬥智鬥勇、千辛萬苦獲得的核裝置沒有給朝鮮帶來太多的安全,反而給朝鮮和鄰國帶來太多的揮之不去的麻煩和苦惱。

 
遺產二:貧窮的朝鮮
朝鮮經濟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要比中國富足。三八線以南的韓國在很多經濟指標上也只能望塵莫及。但蘇東巨變使朝鮮經濟蒙受重大損失。朝鮮賴以發展的、來自蘇聯東歐國家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迅速灰飛煙滅,其賴以生存的、向這些國家的商品出口也因為貿易方式的急劇轉換(易貨貿易轉變為現匯貿易)而快速下滑,朝鮮經濟從此一蹶不振。在中韓貿易2010年跨過2000億美元大關之時,朝中貿易額還不到區區30億美元,朝鮮糟糕的經濟狀況可見一斑。
 
朝鮮多山地,平原稀缺,可以用來耕種糧食的土地十分有限。因此,從建國到現在六十多年,朝鮮政府盡管在農業方面下了很大氣力,但卻一直沒有辦法在糧食上實現自給自足。由於山地多,防洪設施弱,氣候一出現反常,朝鮮的農業就首當其衝,遭受災害。又由於工業能力有限、外匯短缺,無力生產或進口足夠的化肥,朝鮮農作物的單位產量比較低。筆者曾在今年八月上旬曾造訪朝鮮,同樣的玉米,在中國這邊牛高馬大,而在朝鮮一側則低矮瘦弱。雖然靠「土肥」催生的作物絕對的綠色,但如果數量還不足以果腹,「綠色」也只是聊以自慰的調侃。
 
2012年是金正日生前確立的「開啟強盛大國之門」的一年,朝鮮要在「主體鋼」、「主體纖維」、「主體化肥」等方面實現量的突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要朝鮮仍堅持「先軍政治」和計劃經濟,「強盛大國」的大門還真不容易打開。今年10月,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阿莫斯揚言,朝鮮有大約60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風險,極須國際援助。
 
朝鮮很窮,「吃上白米飯、喝上骨頭湯」還是普通老百姓的夢想。在朝鮮,一瓶在中國賣6元人民幣左右的百威啤酒,在朝鮮的價格扶搖直上到12元;朝鮮本地產的大同江牌啤酒價格則飆升到一瓶19元人民幣。「朝鮮酒貴」是真事。

 
遺產三:孤獨的朝鮮
金日成時代的朝鮮外交上比較活躍。盡管在六十年代朝鮮與中國、蘇聯的關係經歷了戲劇性的起伏變化,但到七十年代,它已能在虎視眈眈的中蘇之間左右逢源;朝在1975年加入了「七十七國集團」和不結盟運動,國際社會能夠經常聽到平壤的聲音;1991年,朝鮮又加入聯合國,能在更大、更高的舞臺上表達自己的訴求、結交更多的朋友。
 
然而,朝鮮第一次核試爆後,其外交處境每況愈下,原先的友好國家紛紛疏遠了朝鮮。作為朝鮮傳統友好國家,中國不得不對這樣的行徑進行嚴厲的譴責,並連同其他國家一起支持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針對朝鮮的制裁決議。盡管近年來中朝關係有所改善,但朝核問題一直是制約中朝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朝鮮已同163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但真正能與朝鮮進行正常經貿往來的國家屈指可數。2009年9月第五屆平壤秋季國際商品展覽會只有包括朝鮮在內的16個國家和地區的131家公司參加,其中中國參展企業54家;2010年5月召開的十三屆平壤春季國際商品展覽會只有15個國家和地區的278家公司參加,其中中國大陸和台灣參展公司就達169家,占據展會的大半壁江山。朝鮮的這兩類展會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的廣交會,但參展國家如此之少、展會規模如此之小,足以說明朝鮮在國際社會中較為孤獨的地位。
 
盡管近年來朝鮮在改革開放方面有所動作,但比較而言朝鮮改革開放的步子比較小,不僅落後於越南,而且也遠遜於曾經固步自封的古巴。金正日曾試圖通過重啟六方會談,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但由於朝鮮半島對立對峙的現實以及朝核問題自身的復雜性,六方會談至今無法重啟,朝鮮的對外關係也無法得到明顯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朝鮮仍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對國際游客大加限制的國家。游客入朝前將會得到這樣驚悚的忠告:「不要亂說,不要亂拍,否則你可能被抓起來!」
 
對金正日蓋棺論定為時尚早,但他的突然離世給朝鮮留下了諸多遺產。他走後的朝鮮是一個經濟上貧窮落後、外交上日益孤立、軍事上卻擁核自重的國家。如何把這樣一個朝鮮成就為真正的「強盛大國」則是下一代領導人馬上要應對的挑戰。
 
(劉燕 編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12-19